左牵华为,右牵大疆

无人驾驶公交车驶上城市街头

发布时间:2024-05-18 作者: 行业新闻

  熙来攘往的通勤途中,人们搭乘的是没有司机的公交车;夜深人静的公交场站,一辆辆公交车自动泊车、排班充电……正在多个城市开展的无人驾驶路测试点,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地发展和融合中,无人驾驶产业突破日新月异,在公共交通领域商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标志着一个智能汽车的时代加速到来。

  当城市被夜色笼罩,忙碌一天的公交车到“家”后,自动泊车、排班充电。无需人员驾驶,空旷的公交场站内,公交车“你”来“我”往,秩序井然。这样魔幻的场景,已在河南郑州实现。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得益于高科技加持,河南郑州的智慧场站彻底改变了以往公交场站人开车、人充电、人值守、人挪车、人停车的模式,可实现批量车辆的智能调度、自动充电等,进一步推进了无人驾驶公交车商业化应用进程。

  晚上快7点钟,结束了一天的驾驶,陈燕红将“聪明的车”——宇通智能驾驶公交U12,开进公交场站后,便下车休息。场站开始了自动化管理第一步——自动泊车。

  “这个场站停靠了12辆公交车,有三个充电装置。车辆入场后,会自动前往规定停车位,等待系统排班充电。接到充电指令后,车辆会前去充电,充好后自动返回停车位。”陈燕红告诉记者。

  郑东新区无人驾驶一号线月,是国内首条常态化运行的无人驾驶商用智能公交线路,标志着宇通客车完成了无人驾驶公交的商业化应用,现已交由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常态化运营。

  无需司机驾驶,公交车从场站驶出,自主选择车道,主动避让障碍物,自动停靠智能站台,还能与交通信号灯联动,适当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截至目前,这条全长17.4公里的特殊公交线座,已累计安全运营超过73万公里。

  “现在早上上班,不用进场找车,只需在云控平台上点击启动按钮,车辆就会自动抵达场站门口等候安全员上车。”线路负责车队郑州快速公交公司一车队党支部副书记高鹏说。

  “得益于成熟的技术,驾驶员当上安全员,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不需操纵方向盘,只在出现紧急状况时才会进行干预。”高鹏说。

  据了解,基于“5G+无人驾驶”技术,郑东新区无人驾驶一号线包括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智能站台、无人场站、自动充电和云控平台等组成部分,实现了人、车、路、网、云一体化的协同控制。

  宇通客车智能网联公交产品经理王硕介绍,作为无人驾驶公交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人场站融合了多项智能出行技术。其中,基于5G车桩云通讯,场站可支持高安全大功率自动充电设备,实现实时交互、协同控制,充电功率360kW,充电速率提升2倍,充电15分钟增加续驶里程100公里,1小时即可充满。

  无人场站的运行还离不开“最强大脑”——云控平台。该平台集健康自检、远程升级、自主泊车、自动充电、一键发车、智能召唤、远程驾驶多功能于一体,可以实时监控,让无人场站的自动化更加可控、高效。

  “云控平台接入了24万辆网联车数据,用于无人驾驶产品计算仿真,迅速升级技术,可对车辆、信号灯、充电系统、场站等进行网联化升级,一体化协同控制,不断的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王硕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郑州的无人驾驶车辆分为两种,一种是12米无人驾驶公交车,主要用来连接高铁站等大运量的运输;另一种是5米L4级的微循环公交,大多数都用在连接从地铁口到办公楼、酒店等“最后一公里”。

  “未来全面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之后,市民在郑东新区只要下载App点击约车,微循环公交就能将他送到高铁站、酒店等地,除此之外还可拿来通勤、游玩观光等。”宇通客车无人驾驶区域产品管理工程师李雪莲说。

  从国家政策支持到市场示范应用,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在向商用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年底,百度无人驾驶公交也在郑东新区开启运营,首批投入运营的无人驾驶公交车10辆,线公里。

  自动驾驶商用的关键是技术。受访业内的人表示,持续提升无人驾驶安全技术水平,以达到商业化运营要求,仍是当务之急。同时,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加快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发布实施,促进产业升级,让科技更好地赋能民生。

  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表示,坚持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将成为产业重点所在,这不单单是汽车智能化的问题,而是涉及智能化与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结合。

  “到2023年建成智慧出行、无人环卫和无人物流三张网,在整个东区实现无人驾驶出行和清洁服务、物流运输;在2026年,我们计划实现全区域、全场景覆盖,建成完整的无人驾驶产业链,将郑州打造成5G无人驾驶城。”李雪莲说。

  3月初以来,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指定的公共道路上,4辆公共汽车和8辆出租车开始做无人驾驶测试。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在公共道路的无人驾驶示范场景。

  经过约一个月的路测,实测情况如何?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如何保障?路测中是否遇到一些难题?何时实现载人?《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3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通告,明确成都高新区及龙泉驿区部分道路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测试时间为每天9时至17时(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道路施工等情况下除外)。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经理谭欣和记者说,2021年4月,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百度阿波罗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启动智能驾驶项目一期建设,“首批12辆智能网联汽车均基于百度阿波罗无人驾驶平台开发。”

  百度智能交通四川业务部副总经理杜雨和记者说,这些无人驾驶车辆上装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通过融合感知算法对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来进行处理,让测试车辆准确感知道路旁边的环境,并告诉车辆应执行什么操作。

  记者了解到,为给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更高的行驶安全保障,新川科技园测试区域内35个路口、约30公里(双向约60公里)道路已完成智慧化改造,让“聪明的车”连接“智慧的路”。例如,在路口加装了AI摄像机、激光雷达、边缘计算单元和RSU等感知、计算和通讯设备。通过后方的运营监测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所有路口的感知情况,以及无人驾驶出租车、公交车车辆实时的运营状态,通过平台面板也能清晰看到所有的道路数据及设备状态。

  道路的智慧化改造则包括车路协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C-V2X网络建设、车路协同应用软硬件开发、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研发等多项技术创新。智慧化道路覆盖地铁站、科技园区等主要地标建筑,辐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称“成都大运会”)相关体育馆。

  智慧化改造有什么用途?谭欣说,假如慢慢的出现在测试道路范围内发生交通事故或道路施工等影响行驶的情况,路口的感知能力和边缘计算分析能够将道路情况通过RSU实时传输给无人驾驶车辆,同时回传到后台。“这就让‘AI老司机’开车时,能够提前接收到前方几个路口的道路情况,从而提前做出判断。”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了解到,除了智能化道路,无人驾驶车辆本身也具备很高的智能水平,因此能够在常规的非智能化道路上进行测试。

  谭欣和记者说,这批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已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未发生意外事故,测试的主要内容有高精地图定位、通信、路口感知、车路协同等方面的能力测试,“这些测试进展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

  不过,面对复杂的现实路况,测试期间,无人驾驶车辆也遇到一些小问题。谭欣说:“在特定场景,比如地铁站周围一些车辆乱停乱放阻挡机动车道,对无人驾驶车辆的正常行驶识别有一定影响;另外,非斑马线上电瓶车和行人的突然闯入,也会对行驶产生影响。”

  谭欣说,针对无人驾驶在日常测试中面临的实际路况,百度正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让“AI老司机”积累更多经验,提高其对道路突发情况的“容错”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批车辆在测试期间还没有载人。与此同时,路测期间,公共汽车前后各配备一名安全员,前面的主驾驶安全员是经验比较丰富的A照司机,在发生紧急状况时能快速接管车辆;车后安全员则及时关注车辆两侧信息并向前方安全员汇报。

  谭欣说,按照有关政策,无人驾驶车辆在满足单车空载运行不低于1000公里里程、时长不低于240个小时的道路测试后,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载人测试。下一步,成都高新区计划开展无人驾驶载人测试,“一切顺利的线月份举行的成都大运会期间实现载人运营,通过无人驾驶公交车实现场馆和地铁站的接驳,让更多人参与体验,同时展现科技办会理念。”

  此外,项目方也在进行商业化运营测试,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让市民通过出行平台服务打到无人驾驶的智慧车辆。“成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的上路测试,标志着成都市汽车产业正式从‘传统汽车时代’迈入‘智能汽车时代’。”谭欣说。

  在山西省阳泉市的百度Apollo Park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区,《经济参考报》记者入座后,公交车开始缓缓启动,方向盘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进行自动调整,在道路上平稳行驶数公里后又驶回出发地。

  地处山西东部的“煤城”阳泉近年来携手百度、智行者等科技公司启动车城网建设,带动全域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及相关产业生态的集聚,目前已成为中国首个全域开放无人驾驶的城市。

  阳泉市车城网-车路智行新生态项目共规划有3条无人驾驶公交车测试线月以来已完成城区大连路-平阳路路网线路的调试,在测试过程中克服了阳泉复杂交通路况和道路坡度大等技术困难,实现L4级无人驾驶功能,近期该线路将对公众开放试乘。

  “阳泉市将强化与百度、新石器等头部企业深度对接合作,推动全域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等项目落地,构建起点-线-面贯通融合的全场景示范应用体系。”阳泉市委书记雷健坤说。

  为促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和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提出了72项国家和行业的标准研究制定任务,进一步健全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标准体系。

  “如今,阳泉市民通过出行App等方式能查看无人驾驶公交车的行驶路线、运行时间、站点等信息,并可以通过注册登记等方式免费实名制乘车。”阳泉市车城网项目运营主管史钦君说。

  未来,阳泉市无人驾驶公交车将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从停车场到写字楼、居住小区、行政办公中心等生活工作地点的接驳服务,方便市民的最后一公里通勤,减少核心区域的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为阳泉市民及游客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出行方案。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田大新介绍,中国的无人驾驶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快西慢”态势,并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庆等城市为代表,由中心向周围辐射,形成多个无人驾驶产业集群分布。

  “现阶段,无人驾驶主要还是一些限定和低速场景,比如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无人出租车)、公共交通(无人公交车)、环卫作业、港口码头、智能矿山、无人零售等领域。”田大新说。

  除百度外,华为、长安、吉利等企业也纷纷加强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形成无人驾驶产业链,推动并加快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虽然无人驾驶正在快速地发展,但其在技术、成本、法律、安全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田大新说。

  熙来攘往的通勤途中,人们搭乘的是没有司机的公交车;夜深人静的公交场站,一辆辆公交车自动泊车、排班充电……正在多个城市开展的无人驾驶路测试点,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



上一篇:【48812】杰发科技 艾志清 2023我国智能网联大会讲演嘉宾

下一篇: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变化分析 电网规模持续扩大 倒逼升级【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