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牵华为,右牵大疆

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匠心铸就品质 人才驱动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06 作者: 产品中心

  近年来,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匠心铸就品质,人才驱动未来”为核心,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优化技能评价体系、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武汉卷烟厂成功打造了一支技术非常精湛、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里,“披”上“绿”衣的ZB45包装机焕然一新,带着“温度”加持的7号轮滚滚运转。

  “曾经,这一台主机,因7号轮持续加热烟包而导致的坏烟剔除数不少。”卷包车间电气维修组汪魁回忆说,找到问题所在,大家立马展开了头脑风暴。最后决定使用电磁加热技术,既可以加热金属材质的烙铁体,又大幅度的提升了加热效率,大幅度降低升温时间和降温时间,将同期总剔除率降到最低0.3%。

  随着武汉卷烟厂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该厂以行业内高技能劳模作为领头人,以工厂多元结构技术人才为智囊团,以车间青年骨干为生力军,创建产教研深层次地融合、一体化创新推进的技术平台。

  制丝车间从2005年起,就建立了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2019年经软硬件全面改造升级,18名成员合力开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技术创新局面。

  “上周的诊断会上,针对除麻除块机尾部的烟叶结块分层剥离装置进行技术研讨,制定的三项对策进展得怎么样了?”该厂首席技师、工作室负责人罗民向正在张罗着准备测试改善效果的青年维修工询问。

  “我们正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呢,下周组织第一次效果评价肯定没问题!”年轻的维修小师傅充满了信心。

  为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发展导向,工作室还会定期开展“工匠会诊”活动。以研讨会、诊断会、评审会的形式,聚集各专业条线技能大师和青年骨干,掀起头脑风暴式的技术研讨,破解生产难题。

  武汉卷烟厂始终将高技能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积极探索人才教育培训新模式。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国内知名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定制化培训课程,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企业还推行“导师带徒”制度,由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骨干带领青年员工快速成长,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今天我们把微型高频低振幅振动机的频率设置到60赫兹,再来看看梗签分离的效果如何。”该厂一级技师霍建松一边接通电源预热设备,一边手把手地向签约徒弟展示着不同参数下设备正常运行差异变化。

  他所在的制丝线车间积极夯实“传帮带”建设,建立“机电双师”管培机制,将在各类比学赶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青年骨干聚集到劳模(技师)创新队伍中来,劳模技师师父与具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青年骨干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协议,制定成长计划,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

  “我们坚持把守正创新贯穿人才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全过程,帮助青年人才练就过硬专业技能、锻造精进卓越工匠品质、成为行家里手。”制丝线车间负责人胡煜表示。

  此外,武汉卷烟厂还建立了完善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技能竞赛、技术创新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极大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

  为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武汉卷烟厂创新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行“技能等级+岗位贡献”双重评价机制。通过技能等级评定、岗位绩效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估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表现,为技能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2024年,我们通过首次通用电工一级认定的探索,组织7名一线职工通过资质认定,打破以往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通道的天花板,为有关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更上一个台阶提供平台。”该厂负责人表示。

  武汉卷烟厂持续发掘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构建“车间-科室”大循环、“车间(科室)-车间(科室)”小循环轮岗交流机制,推行“大岗位、大工种”及“一人多证、一岗多责”制度,鼓励多元化岗位与职称激励,促进“多专多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近年来,平均每年约有160名职工通过技能等级认定,晋升到更高职业技能等级。

  企业还设立了“首席技师、一级技师、二级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岗位和平台,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近年来,武汉卷烟厂涌现出一批行业级、省级技能大师,他们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未来,武汉卷烟厂将继续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优化技能评价体系,搭建更多技能提升平台,为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郭婷婷、柯建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