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31 作者: 用电管理
“解决好充电安全的隐忧,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出行。”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公交驾驶员张海荣提出了完善充电桩建设;验收和运维的全链条管理制度,厘清监管部门权责;填补监管空白,形成既要“建好”也要“管好”的充电桩安全治理闭环等建议。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产销规模屡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公安部1月17日发布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全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呈高速增长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充电桩已成为确保新能源汽车畅行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数量是否充足、布局是不是合理、安全性能否保障,不仅直接关乎车主日常用车体验,更影响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打通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充电桩建设及运维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刚买的新能源车,平时去哪里充电真是个难题。”北京市民杨先生近日向中国质量报记者抱怨,因自己住的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无法装私人充电桩,附近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又有限,有时排队充电要消耗很久,“用电焦虑严重”。
据媒体报道,吴某是兰州市某小区地下车库一车位的所有权人,为方便充电,他准备在自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车库进行查勘,找到了能安装电表的电源点,确认现场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由供电公司负责安装电表。但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供电公司在施工前,社区物业须先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的证明。然而,该社区物业以现场无法建设为由拒绝出具证明,且称双方签订的物业服务协议中,并未约定物业有为吴某安装充电桩提供相关手续的协助义务。多次协商无果,吴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业出具同意证明。法院经审理认为,吴某的车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物业对于吴某在涉案车位安装充电桩一事上应积极努力配合,判决物业出具同意安装的证明。
据了解,老旧小区改造车位并非易事。首先,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小区做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其次,会产生改造费用,存在费用无人承担的情况。此外,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还可能会对小区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破坏,后续需要修复,这又增加了额外的成本。由于改造涉及整个小区,改造难度大,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全体业主的意见,进展十分缓慢,使得许多居民不得不放弃安装充电桩的计划。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增长49.1%。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现阶段,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发展的速度并未跟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要从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促进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还需完善相关的标准和制度,真正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和有序发展。
App首页显示充电价格为0.86元/千瓦时,但实际充电还要收取0.24元/千瓦时的服务费;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充电,然后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占位费;一些充电桩必须先充值再充电,但是余额却怎么也退不回来……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蒸蒸日上,充电桩市场也迎来快速扩张,相伴而来的还有收费标准不透明、充电兼容性差等乱象,给车主带来出行焦虑。
在社交平台上,部分车主反映在充电站充电后,因超时未拔枪离开,被运营方按分钟计算并收取了超时占用费。他们质疑收费太贵,以及运营方的收费标准是不是满足相关规定。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不同充电站点“超时占用费”收费各异,也有站点不收取此项费用;收取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免扣款缓冲时间亦有不同。某车企客服表示,占用率是电桩识别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占用充电车位。这一费用会持续累加、上不封顶,建议用户充完电尽快挪车,如不具备立即挪车的条件,要谨慎考虑充电。
据了解,目前多数充电站的充电费用包含充电费、服务费和停车费3项,部分站点停车免费。其中,服务费到底“服务”了什么?
某新能源汽车公司客服解释说,收取服务费主要是为维持充电站的正常运营,站点建设以及充电设备维护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不同站点服务费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与场站位置的远近、使用时间段以及经营成本的高低有关。
新能源车充电还存在“退费难”问题。一些充电企业在系统中为退费设置种种障碍,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有些企业直接设定“霸道条款”,推诿扯皮,拒不退费。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广西柳州市的1家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商与3家电动汽车充电场站发生“卷款跑路”事件,涉及车主预充值资金50多万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符合常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日前,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此次共有75个试点名额,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
为了解决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各地纷纷行动,加快绿色出行布局,推动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北京市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超级充电站1000座以上,超充桩2000个以上,城六区服务半径达到1公里,主流超充车型(800V电压平台)在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15分钟左右。河南省也在积极地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根据《2025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全年计划新建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加快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全年建成2.5万个公用充电桩、2.3万个专用和自用充电桩,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深圳市自从2023年6月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以来,当年就建成超充站161座,分布在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产业园区等。一些站点不仅能充电,还增添了发电、储能、电池检测等新功能。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深圳市已累计建成超充站670座、充电设施达38.5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越加油站、加油枪的数量,基本实现“一公里超充出行圈”。
加速布局超充站之余,深圳市还通过技术创新、布局产业、完善规范标准等加速推进“超充之城”建设,目前已率先制定《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等7项与超充相关的区域标准,并推广实施超充形象视觉标识,“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标语走入大街小巷。针对不一样的建筑,具体应配建多少充电车位的问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北京市区域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中提出,新建、改建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设置充电设施应符合“超充和快充合理搭配”的原则,应设置不低于2个超充终端,同时应设置大型车充电车位和充电设施;住宅建筑配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以“智能有序”充电设施为主,汽车库内的充电设施最大输出功率不应大于7kW,汽车库内车辆充电SOC(系统级芯片)不应满充;大于7kW 的充电设施应布置在室外地面,充电车位与地面建筑的间距不小于6m。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一些城市充电站,充电技术的创新为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更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在北京朝阳区小营北路南侧智慧超级充电站内,25台超充桩均配备了充放一体充电桩和采用磁共振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具备无线充电技术的车辆车主通过一键操作,不用插拔充电枪就能实现智能充电,站里配备的全自动的智能充电机器人还会精准识别并定位车辆充电口,自主完成对接,为车辆进行自动充电;在上海,部分充电站试点“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为充电桩提供绿色电力,同时配备储能电池以平衡电网负荷。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充电成本,还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在杭州等地试行移动充电车服务,车主能够最终靠手机App预约充电车上门服务,解决了临时充电需求。
同时,许多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推出能源供给及配套设施解决方案。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研发的小型换电站既可为新能源汽车快速换电,还可存储48块电池。“希望能够通过最新研发的换电产品,让电池成为共享资产,化解续航里程、补电便捷性和购置使用成本三大电动车用户痛点。”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
车企之间的合作同样为加速充电设施布局完善提供了助力。小鹏汽车日前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等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充电网络。小米汽车也在日前宣布将与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开始充电网络合作,3家车企旗下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充电设施也在持续完善,不仅数量一直增长,布局也加强完善,政策、技术等多方利好助力补能产业良性发展。
为了解决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各地大力推动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1.多角度考量,选择更理性。消费者选购新能源电动汽车之前,要多角度考察对比不一样的品牌车型的配置性能、续航里程、售后服务、销量评价等内容。为确保购车后能够及时便捷充电,建议事先咨询所居住小区是否支持安装私人充电桩,或查阅居住地、办公地周边公共充电桩配套建设情况,满足日常通勤、生活出行需要。
2.养成好习惯,用车更安全。为车辆充电时,要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充电桩,远离易燃易爆物,避免安全风险隐患。尤其雨雪天气时,充电前要确保充电枪头与车辆充电口的干净、干燥,室内充电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户外充电时留意不要让雨水或雪水流入充电口,以免引起充电接口内部短路,影响电池常规使用的寿命。冬季气温降低,车辆轮胎会变硬、变脆,建议按时进行检查胎压,避免因胎压过高或过低影响驾乘体验,排除安全隐患。
3.操作要妥当,续航更扎实。在启动、停车、充电、驾驶等操作中,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特性。新能源电动汽车长期闲置时,要适当补电后再妥善停放,定期通电运转,避免电池静置过久处于亏电状态,不利于电池健康。
4.用好充电桩,充电更便捷。消费的人在使用充电桩时,应考虑安全性、正规性和便利性。如果自行选购新能源电动汽车便携式充电枪,要注意查看产品是不是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确认产品整机执行的是否是现行标准,同时关注安全保护功能和质保服务,选择质量过硬的充电枪产品。
5.核验好凭证,维权有保障。消费者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选购配套充电桩安装服务时要认真签订合同、主动索取发票等购货凭证或相关服务单据并谨慎保管,提车时要仔细核对车辆配置一致性,并逐一查验三包凭证、发票、购车合同等相关凭据是否齐全,若发现车辆存在任何瑕疵问题或与合同不一致的情况,要当场向经营者反映处理;若沟通协商不成,可结合真实的情况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协组织或者行政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依,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