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日期:2025-11-07 02:34:24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入口
乐鱼平台:
县城,空气中弥漫着的胡麻油香和月饼甜香,是这个“中国北方月饼之乡”最直接的注脚。清晨的阳光掠过管涔山脉,照亮了海拔1548米的神池县城,这座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的古老县城在晨光中缓缓苏醒。
在县城西北方向的铁炉洼村,村民张晋已经在他的院子里忙活了一阵。他小心翼翼地打理着果树,这些鸡心果树枝条修剪得整齐有序。“今年刚挂果,脆甜着哩!”他指着树上红彤彤的果子说道。
张晋的院子里,这样的果树有二十来棵,是去年政府免费发放栽下的。今年是第二年挂果,产量不高,但颗颗红润,看着喜人。“结得不多,自个儿吃、送送亲朋正好。您看这果树行间,我还种了西红柿、大葱、生菜,光是这些蔬菜,就让我们家今年吃菜没花过钱。”他指着果树下绿油油的菜畦,笑呵呵地盘算着。
几乎在同一时刻,神池县城里,一场无形的“早市”已接近尾声。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连夜发出的快递单堆积如山。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最新出炉的“神池饼”装入印有“灵荟神池”标识的纸盒,封箱、贴单,准备发往全国。2023年,这座晋西北小城通过这根纤细的网线万元的网络销售额。
一边是黄土高原上安静生长、自给自足的农家院落,节奏慢得像是按下了暂停键;另一边是数字世界里争分夺秒、瞬息万变的电商赛道,速度快得恨不得按下快进键。
在神池,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正在发生:政府试图用尽办法,将前者的“小院烟火”,链接上后者的“云端订单”。
那一年,从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归来的干部们,带回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向庭院要效益。
“我们这地方,别的不多,就是院子大、空地多。”神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俊林说。地广人稀是神池最显著的特点。在铁炉洼村,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极致:全村拥有3393亩耕地,但户籍人口仅415人,非流动人口更是只有140人,人均耕地面积远超全省中等水准。许多农户的院落动辄上百平米,过去却大多荒废,堆着杂物或闲置农机。
在村干部带领下,铁炉洼村党支部先是组织村民推倒了危房,拆除了2处老旧宅基地,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然后,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为合乎条件的33户院落修了入户道路,硬化了地面。
基础打好后,免费的果树苗送到了村民手中。2024年,村里引进了1400株优质的鸡心果树。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寇尔敦介绍说,村里选择小超市店主家作为第一户改造试点。改造前,院落地面坑洼,排水不畅,杂物乱堆。改造后,院落变得井然有序,果圃中栽种了鸡心果树,果树行间还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蔬菜。
更大的创新在于“隧道鸡”模式的推广。据介绍,有村民积极探索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在自家院落的果圃下,用塑料网搭建起长长的隧道状鸡笼,养殖本地土鸡。鸡在树下活动,鸡粪为果树提供了天然肥料,鸡还能防止部分虫害。
“这叫‘隧道鸡’,下的蛋是真正的土鸡蛋,城里人喜欢,能卖上好价钱。”这种模式不只在铁炉洼村,在义井镇店儿上村等地也取得了成功,成为忻州市乡村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吃自己的果子不花钱,进城买可得花3块。”村民李新华的账算得明明白白。在他看来,政府免费给苗、专家上门指导技术,“这好事上哪找?省下的,就是赚下的!”
其实,对于神池县而言,庭院经济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改善了人居环境,让村庄变得整洁美观;它填充了农闲时间,让打牌喝酒的人少了,打理院子的人多了;它更是一种政府服务的转向,通过实实在在的投入,让农民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再是遥远的口号。
当庭院经济在悄无声息地改变村庄肌理时,神池的另一条战线,正以完全不同的速度高歌猛进。
“对我们神池来说,电商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共青团神池县委书记王敏语气坚定。她深知,这个判断背后,是神池必须直面现实困境、寻找破局之道的巨大压力。
这一判断,源于神池现实的困境:作为一个纯农业县,这里没有矿产,没有大型工业,交通也不算发达。传统的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有限,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是多年的痼疾。
2022年7月,神池县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制度设计:高规格成立县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担任“双组长”,但领导小组的办公室,却设在了共青团神池县委。
年轻的王敏,成了这项战略的具体执行者。这个选择并非偶然。“电商是年轻人的事业,团委联系着最广泛的年轻力量,由我们来牵头,再合适不过。”王敏解释道。
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真金白银,并出台了极具诱惑力的奖补政策:电商企业年网络销售额只要达到5万元,就能奖励2000元;做到500万元,直接重奖5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这样的力度都十分罕见。
很快,多支专业队伍被组建起来,成员来自团委、工科局、乡镇数字办、电商协会等,县乡两级联动的工作体系被迅速打通。
年轻的血液被充分激活。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集培训、孵化、直播于一体,为创业者无偿提供场地和支持。寒暑假时,团县委会组织返乡大学生进行直播培训,让他们立即进入企业实战。
“我们2023年组织了360人去杭州学习,分7批去的,包括干部、企业家和大学生村官。”王敏说,目的是要让全县上下形成“电商共识”。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23年,神池县网络零售额较上一年度同比猛增208%,网上订单量增长211%,远高于全省中等水准。主打产品“神池饼”(月饼)、胡麻油、羊肉通过“青耘中国”等直播平台,卖到了全国各地。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成功消化从杭州学到的经验后,神池电商还实现了从做“学生”到做“老师”身份的转变,开始了“模式输出”。县数字办的成员奔赴新疆五家渠市106团,为当地带去电商经验。
两条战线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一个核心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那条跑得飞快的电商“快车道”,如何接上庭院里刚刚结出的“慢果实”?
政府的构想是清晰的。他们早已规划好一个美好的蓝图:打造一个“神池院”的区域公共品牌,将全县零散的庭院产出都纳入其中,通过强大的电商渠道销售出去。同时,发展民宿和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来庭院采摘、吃住,再通过直播现场下单,形成“线验、线上下单”的闭环。
第一重是“规模之问”。电商偏爱的是稳定、大批量的标准产品。但庭院经济本质上是“散户”模式。张晋的院子,满打满算几十棵果树,丰产后每棵产50斤,总共也就几千斤。这对于一天就能处理成千上万单的电商供应链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第二重是“标准之问”。月饼可以标准化生产,胡麻油可以统一灌装。但千家万户种出来的苹果、梨、西梅,味道、大小、品相如何统一?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就没有办法进行品牌化和网货化,更难卖出好价钱。
第三重,也是最难的,是“人之问”。习惯了春种秋收、自给自足的农民,和追求流量、效率、营销的电商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鸿沟。
“网上卖东西?那太遥远了。”这是大多数农户最直接的反应。让他们去学习网店运营、直播带货、快递打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尽管政府不断组织培训,但人才的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电商产业的发展速度。
“主播培养出来后,流失非常严重。”王敏坦言了电商团队面临的现实困境。小县城难以留住成熟的电商人才,他们更倾向于前往大城市发展。
于是,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个略显割裂的景象:一边是电商团队先赴杭州取经,再往新疆授业,谈论着“青耘中国”和“供应链整合”;另一边是农民在自家的院子里,操心着今年的果树能不能安全过冬,鸡下的蛋能不能多卖几块钱。
政府的“嫁接”手术,遇到了难题。它需要更加多的耐心、更巧妙的机制设计,以及更长的时间。
但它为咱们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样本,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众多县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困惑与希望。
电商是“快”的典范。它需要迅速抓住流量风口,对市场变化做出极致反应,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惊人的销售数据,能迅速为县域经济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神池电商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快”的必要性与巨大能量。它是一条已经打通,并且必须维护好的“生命线”。
庭院经济则是“慢”的艺术。它需要像种树一样,耐心等待幼苗扎根、抽枝、散叶、结果。它的首要价值,可能不是立即产生多少经济效益,而是潜移默化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扭转乡村社会风气。这是一种“内在的革命”,其价值虽不显于报表,却更为根基性。它守护的是乡村的烟火气,是农民最切身的获得感。
神池的探索其价值在于,它没有盲目地追求单一的“快”,也没有孤立地经营“慢”。它试图做的,正是当下中国乡村振兴中最需要智慧的地方:如何让“快”与“慢”和谐共处,让“慢”的成果能够搭乘“快”的列车,让“快”的发展能反哺“慢”的成长。
这座桥梁,可能是更灵活的农产品收集和初加工机制,可能是针对小农户的电商技能普惠培训,也可能是文旅融合带来的体验式消费场景。这条路注定漫长,但神池已经启程。
中午时分,采访结束,记者离开铁炉洼村。村民们送我们到村口,身后是整洁的村道,路旁盛开的格桑花在微风中摇曳,远处整齐的院落掩映在绿树丛中。村口的电子商务服务点此时静悄悄的,但墙上“网络代购、农产品代销、快递收发”的标识,预示着它将在需要时发挥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
快有快的使命,慢有慢的价值。当一棵果树既能观赏又能结果,一个院子既能安居又能生财,振兴的故事才真正有了根基。在神池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小院的烟火气与云端的订单流,正在谱写着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振兴新乐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