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牵华为,右牵大疆

渗透率不断的提高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5-02-05 作者: 行业新闻

  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近日完成招标,有望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车路云平台加快建设。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1613亿元,预测2024年将达到2152亿元。业内的人表示,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的提高,逐步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智能网联是全世界汽车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快速的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赛迪顾问表示,中国已建成包括传感器、智能计算平台、执行系统在内的完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体系,并在智能计算平台、通信设施等环节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多项产品和技术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

  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满足智能交通需求。此外,2024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7月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勇波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面临标准理解不一致、基础设施不足、统筹管理需加强等问题。

  成都市已汇聚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企业110余家,形成了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生态完善的产业体系。下一步,成都市将立足智慧蓉城、智慧交通数字底座,依托强大的算力和数据运营能力,充分的发挥产业优势,与众多“城市合伙人”一道,共同谋划、共同投入,合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

  深圳聚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超2400家。目前,深圳部分区域已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今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明确,要有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商业化创新应用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重点加强公共交通领域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探索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率先开展无人驾驶示范运营,逐步建成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区。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北京建设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数字化的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提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核心芯片、感知系统、智能座舱、动力电池以及路侧感知、智慧控制等领域,强化“车路云网图”软硬件协同发展,以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为引领,完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智能货运、场站接驳、道路清扫等无人驾驶应用场景。

  当前,全世界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智能网联技术成为相关企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突破口。

  今年11月,中国联通正式对外发布“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3.0”。该方案基于2.0版本做全面升级,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通过路侧感知、边缘计算、云端通信等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全方位的协同驾驶,提升安全、节能与智能化水平。

  比亚迪发布了整车智能战略以及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璇玑架构是整车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汽车拥有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同时,公司推出璇玑AI大模型,提升整车智能化能力。

  长安汽车入选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公司发布了交互式智驾技术长安智驾,整合SDA天枢架构、天枢大模型的能力,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高新兴在“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领域编撰与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拥有覆盖车端、路端和云端的系列化C-V2X产品矩阵,热情参加广东、四川、江苏、河南、湖南、天津等地智能网联先导区及示范区建设,在智慧公交、智能网联测试场、智慧路口等领域的多个项目实现落地。



上一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报告(2024版)